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余杭开发区)成立于1993年,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同年12月,余杭高新园区创业中心(杭州余杭高新园区孵化器有限公司)被科技部认定为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”。余杭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1.34平方千米,常住人口5.3万人,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个,培育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、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,并逐步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,配套完善、宜居宜业的现代综合性经济园区。4月28日发布的《浙江省商务厅关于2013年度全省开发区争先进位情况的通报》,余杭开发区在浙江省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位,居区(县)国家级开发区榜首。
余杭开发区分7个功能区块:传统产业提升区、高新产业区、新型装备制造业区、公共服务中心区、城市更新区、商贸区和配套居住区。总体功能定位为“长三角”宜居、宜业的和谐发展示范区、杭州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成员、推动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。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“4+1”主导产业,即生物医药产业、装备制造业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、电子电气产业和经改造提升的纺织服装业。
2014年,余杭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.6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5%。固定资产投资67.99亿元,增长28.6%。其中,工业投资51.41亿元,增长19%。财政总收入24.57亿元,增长31.2%。其中,经常性地方财政收入11.78亿元,增长26.1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3.3%。至年末,征地104.73公顷,拆迁896户,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1个。
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,“4+1”主导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。至年末,装备制造业依托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,总产值150亿元,比上年增长20%。以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,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,增长30%以上。
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。其中,新产品产值180亿元,增长20%以上,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个百分点,新产品产值率在40%以上。新增国家“火炬计划”高新技术企业1个、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8个、省级企业技术(研发)中心7个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个,其中国家“火炬计划”高新技术企业4个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,省、市级企业技术(研发)中心57个,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。成功创建中国家纺设计孵化科创园和开发区装备配套孵化科创园2个民营园区,总面积18.5万平方米,入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1个。全年入选浙江省“151”人才工程、杭州市“131”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、余杭区“139”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27人次。
2014年,余杭开发区拥有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72个,其中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个、20亿元~50亿元企业3个、5亿元~20亿元企业10个。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、杭州老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25亿元,增长21%。杭州老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、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税收超过1亿元。全年税收排名前20位的企业累计实现税收额14.79亿元,占余杭开发区税收总额的60.2%。
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.75亿美元,增长8%;实际到位市外内资20.48亿元,增长13.7%;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5.92亿元。全年接待各类有投资意向客商93批次215人次,在谈项目95个。引进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药项目等16个新项目,总投资42亿元,其中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。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个,即三菱重工合作项目。
围绕31个年度项目,抓进度、求实效,推进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,杭州老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、浙江铁流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普利药业有限公司等8个新建项目全面开工,投资18.46亿元。续建项目22个,投资12.6亿元,其中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福斯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续建项目投产,浙江尚越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、杭州南泵流体技术有限公司等10个续建项目基本完工。
余杭开发区实施“机器换人”项目57个,总投资额7.73亿元。杭州绵创纺织品有限公司、杭州华升服装有限公司等10个园区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开工,总占地面积44.67万平方米。全年引进电子商务企业25个,新培育省级著名商标2个、市级3个,实现“个转企”(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各种类型企业)93个。